您现在的位置: 理论研究 今天是
 
互联网时代下的民主执政与政协履职思考
      作者:张婷婷     来源:办公厅综合处     发布日期:2012-03-20

内蒙古365体育滚球直播投注网办公厅 综合处  张婷婷

   摘要:新的历史时期,对人民政协进一步强化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以更平等、更开放、更尊重的心态对待网络民主和民意,积极推进协商民主向网络延伸才能推动我国民主政治生活的稳步前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网络民主、民主监督、民主政治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明确和坚持了民主执政的方向,并逐步走上了民主执政的道路。90年来特别是执政6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主执政、学习民主执政、实践民主执政,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回顾党的民主执政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是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实现途径。胡锦涛同志在今年年初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9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最鲜明的特质,是我们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有力保证。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回顾历史,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风雨历程,伟大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政协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和发展,为国家繁荣、祖国统一、社会进步、人民幸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现如今,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带领全国人民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考验。人民政协作为党的智囊团,就是要站在全局的、发展的角度审时度势,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民主执政的有效推进。面向未来,推进民主执政,就是要不断实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清除各种妨碍民主执政的思想观念不断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就是要充分认识“网络民主”这一新名词的深刻内涵。

    一、何为“网络民主”

    “网络民主”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斯劳卡在1995年提出,他认为“网络民主”可以理解为以网络为媒介的民主或者是在民主中渗入网络的成分。自由、平等、开放、虚拟化、便捷的网络技术正逐步改变着民主参与的面貌,给民主政治带来了不同的景观和发展动向,提升着民主的质量和水平,将民主政治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一)网络民主的积极性

网络民主为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广度和深度。政治参与的质量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主观方面是公民的参政能力和素养,客观方面则是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渠道。网络民主的出现,为我国的民主参与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便利的、有效的途径,从而大大扩张了公民政治参与的规模和数量。对于还需要不断建设和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说,“网络民主”构成了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的新途径,对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起着不可替代且立竿见影的直接作用。

    1.网络民主激发了群众的民主参与意识。急剧扩张的网络,使民众拥有了话语权,极大地扩大了群众议政的参与面,激发了群众议政的积极性,也丰富了政府决策的民意基础。这有助于畅通政治参与的渠道和培养公民的参政能力

    2.网络民主强化了群众民主监督的权利。互联网创造了一种直接、快捷的监督渠道,扩大了公民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当一些涉及民众利益的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网络监督充分展示了公平正义的力量。

    3.网络民主促进了政府的科学决策。网络让民意表达与政府力量“短路相接”,使得以网络为媒质的“政府-民间”互动模式成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新元素。民众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意愿,政府通过网络来了解民情、采集民意,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众对政府政策的认同感,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二)网络民主的消极性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民主亦然。网络作为一个信息平台,在提供一些真实、有效信息的同时,还会掺杂有许多无效、虚假甚至恶意信息,信息失真可能会误导公众,公众为失真的信息所左右,政治判断和评价就会发生偏差。此外,相当多的公众缺乏驾驭这些信息风暴的能力,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消化这些信息,表面上拥有无数信息,实际上更加迷惑和茫然,最后可能人云亦云,失去自己真正要表达的思想。

    二、 政协组织关注网络民主的独特优势

    互联网已日益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表达社会舆论的重要媒介,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目前,我区正处在改革发展关键期,社会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人思想观念和社会心态多元化。网民言论中,既有正当的利益诉求、积极的意见建议、合理的情绪宣泄,也有借题发挥、牢骚怪话、偏激言论对此,只有科学引导和规范管理,才能化弊为利,发挥其优势与作用。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适应网络时代参政议政的新要求,积极推进协商民主向网络延伸,是人民政协以民主促民生的工作新领域。

    政协坚持弘扬民主和团结两大主题,倡导畅所欲言、体谅包容、平等议事、互动交流的议政氛围。政协组织秉持的这种兼容并蓄的民主精神,有利于以更平等、更开放、更尊重的心态对待网络民主和民意,最大限度地将网民的思想动态和利益诉求搜集上来,及时反映容易被忽视的社会动态。政协可以利用网络民主形式,充分保障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发表意见建议的权利。所以说,关注网络民主符合政协的本质特征。

    政协组织人才荟萃,汇聚着各个领域、各个界别的专家学者,集中了一大批具有深厚专业造诣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政协委员作为政协履行职能的主体,大多知识层次高、时代意识强,不少委员具有较强的网络表达能力,容易与网民形成互信、互动、互补的沟通形态,他们在网络海量信息和大量非理性言论面前,能够明辨是非,甄别真伪,科学分析,从而更好地了解公众的利益诉求,反映社情民意,把握舆论导向,引导网络理性议政。所以说,关注网络民主有利于发挥政协履职主体的优势。

    网络民主与社会现实息息相关,网络热点也应该是政协委员关注的议题,重视网络民主无疑将提高政协工作的针对性。关注网络民主,可以及时的了解社会上一些错误的导向,把矛盾消化在萌芽阶段,更好的起到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的作用。通过网络互动,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对政协工作的意见建议,可以提高政协履行职能的成效。利用网络平台的影响力,可以最大范围地把政协的工作情况和政协委员履职情况宣传出去,使全社会更全面地认识政协的地位和作用,扩大政协组织的影响力,树立政协组织的良好形象。因此,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民主的兴起,无疑为政协更好履职拓展了新空间。所以说,关注网络民主对提高新时期政协工作水平大有裨益。

    三、“网络民主”时代的政协履职思考

    认识和把握互联网时代“网络民主”这一大趋势,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人才密集、智力荟萃的特点和优势,进一步深化对网络文化、网络民主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探讨利用网络平台拓展人民政协工作的新领域、新手段和新渠道,进一步增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作用力、感召力、创造力,是政协组织应该积极承担的政治责任、理论责任和履职责任。

    (一)在理论方面推进网络文化与网络民主的研究和创新。各级政协组织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探索创新的勇气和魄力,善于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充分运用逻辑和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整合社会学术力量,为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与网络民主理论的建立和完善贡献智慧和力量。政协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全社会的力量所形成的研究成果,作用于新形势下的人民政协事业,不仅可行,而且可靠;可以充分利用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自治区政协理论研究会的平台,把全社会精英分子的先进思想,凝聚在政协的旗帜下,不仅有用,而且有效;可以充分利用所有的网络研究成果,推进人民政协各项事业的发展,打造人民政协的工作亮点和工作品牌,不仅有凝聚力,而且有社会影响力。

    (二)要善于运用网络文化与网络民主的互动发展。网络文化是网络民主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网络民主为网络文化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新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政治环境和工作动力。网络文化与网络民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又相互推动。因此,必须以开阔的眼光科学把握两者的辩证关系和发展趋势,强化其优势,消除其负面因素,使网络文化沿着正确的文化方向前进,使网络民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正确道路上有序发展。

    (三)加强政协门户网络建设,促进网络民主健康有序发展。网络民意表达、公众监督等功能日益凸显。推进网络媒体建设,打造政协网站品牌,并通过互联网直面民意、挖掘民智,以促成社会共识、形成社会合力,是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面临的新课题。

    1.善用政协优势推动网络民主有序发展。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网络民主发展中存在的网络民意失真、网络霸权等弊端,善于运用政协优势,推动网络文化与网络民主健康有序发展。一是要积极建言献策,为党委政府加强和改善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特别是推动我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科学引导和规范网络有序政治参与建有用之言、献务实之策;二是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来充分反映社情民意,把握民生要求,特别是要及时搜集、甄别、梳理网络民意,为党委政府了解民情、汇集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提供新的渠道;三是要善用网络手段丰富和拓展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新领域、新形式,推动党委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转变作风、优化效能,提升形象;四是要善用网络平台发挥人民政协包容性强、联系广泛的优势,增强不同界别、不同阶层、不同群众的联系,沟通化解矛盾、增强和睦,促进社会和谐。

    2.善用网络平台增强政协工作的时代感。要积极探索运用网络手段拓展政协工作的新领域、新空间、新方式、新途径。特别是要做好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善用网络收集、交办和督办提案办理情况,提高提案工作的效能;二是要善用网络联系委员、服务委员开展工作,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要善用网络开展民意调查和收集整理工作,提高社情民意工作的及时性和敏锐性;四是要善用网络开展政协文史工作,扩大文史工作的受众面和影响力;五是要善用网络开展政协新闻宣传,增强政协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六是要善用网络加强和改善政协机关基础建设和系列化建设,进一步增强政协自身建设的时代感。

    今朝重任在肩,未来壮志满怀。中国共产党峥嵘90年,人民政协风雨同行,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征程,承载着党和人民的无限重托。新的历史时期,对人民政协进一步强化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的新征程中,只有以更平等、更开放、更尊重的心态对待网络民主和民意,把网络民主的时代特色和技术优势有机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格局,才能推动我国民主政治生活的稳步前进

 

附件下载:
主办:政协鄂尔多斯市委员会 承办:政协鄂尔多斯市委员会办公厅  技术支持:鄂尔多斯信息网-鄂尔多斯市海瑞科技公司
电话:0477-8589853 传真:0477-8588789 E-Mail:OrdosWeb@126.com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辩率 真彩32位浏览 
蒙ICP备05002803号